#正在发生
啥,梳子的鼻祖是条鱼?
七尺男儿也爱美?当然!自古以来,爱美就从来不是女人的专属权利!
1.梳妆打扮风潮是男人带起来的?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中我们窥得一斑:在遥远的母系社会中,男人为了获取与女人培养下一代的权利,必会努力以各种方式获取异性的青睐。
那么,梳妆打扮、改变外表便是最直接的方式。
当然,这并不是像今日这样换个发型就像做了“换头术”这么简单,除了摆弄头发,男人还会通过“纹身”——在自己身上画上各种图案来吸引女性的目光。
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梳妆打扮的风潮是由男人率先带动起来的,而这个风潮在人类社会正式进入父系社会后得以保留为习惯。
不过,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上,男人梳妆打扮也并非只为了美。
早在公元前4000年的古埃及,有一种飞蝇对古埃及人的眼部有极强的伤害力,虽然没有文献明确记载古埃及人知道用孔雀石粉来防止飞蝇对眼睛的伤害,但古埃及人用孔雀石粉来画绿色眼影后,确实能有效地防止飞蝇侵入眼睛。
不知道这算不算无心插柳呢?
同时,又由于古埃及位于热带沙漠地区,常年高温干旱且阳光充足,古埃及人用眼线墨画上浓浓的眼线涂描于眼部之后,竟能够抵御太阳辐射对眼睛的损害。
可以想象,古埃及人会对既美观又能预防眼疾的妆容产生多大的敬意。他们将这种画全包眼线、修整妆容的过程演变为一种祈求抵御疾病、吉祥安康的民族信仰和仪式。
那么,中国古代的男子是怎么理妆容的呢?我们今天先来聊聊梳理之道。
2.古人是怎么洗头的呢?
中国古人视头发为生命,“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头发是父母赐予的,随意剃发是对父母的不敬。
中国古人也常以断发明志、削发谢罪。因此,古代男女几乎都不剪头发,成年之后越蓄越长,束发盘顶、皆为生活所需。
不仅女人每天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镜梳妆,男人亦须梳妆礼冠。
由于古人头发太长,在古代洗头是件麻烦的事儿。正因此,在汉代的时候,朝廷还专门放一天假来洗发沐浴。
《初学记》中记载道:“休假亦曰休沐。汉律,吏五日得一休沐,言休息以洗沐也。”意思是汉代的官员上五天班,就可以放一天休沐假专门用来洗头洗澡。
那么,古人是怎么洗头的呢?
《礼记·玉藻》记载到:“沐稷而靧(huì)粱,栉用栉,发用象栉。进禨(jī)进羞,工乃升歌。”
稷是稷谷的意思,稷谷是百谷之长,被中国古代帝王奉为谷神。靧(huì)是洗面的意思。“沐稷而靧huì粱”指的是用稷谷汁洗头发,用高粱汁洗脸,并且要边烧热,边洗才能有效果。
洗头是这么一件繁琐的事儿,那么洗完头、梳完头古代男子会做什么呢?
3.梳洗完的古代男子会做什么?
《礼记·内则》中通过古代男子清晨梳妆、问候父母的场景,说明古人事亲的思想,以及古代男子梳妆的程序。
《礼记·内则》曰:“子事父母,鸡初鸣,咸盥(guàn)漱,栉縰(xǐ)笄总,拂髦(máo)冠緌(ruí)缨,以适父母舅姑之所,及所,下气怡声,问衣燠(yù)寒,疾痛苛痒,而敬抑搔之。”
上述意思是:做子女的,每天天刚亮就应该起床,打扫室内和庭院的卫生,然后起身洗脸漱口,用梳子梳头,用黑缯(zēng)换发作髻,加上发簪,用练缯束结头发并在髻后垂下剩余的部分,戴上齐眉的发饰,再加帽并系帽带,穿上玄端士服,围上蔽膝,系上大带,在大带里插上笏(hù)。
洗涮、穿戴整齐后,到父母的房门前,和声细气地询问父母晚上休息得好不好。如果休息得不好,应该找出原因,及时想办法解决。如果父母身上有痛痒之处,还要帮助抓搔。
如《礼记·内则》最后引用曾子的总结——“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
意思是子女对父母既要有生活上的照料,礼仪上的尊敬,更要有精神上的慰藉。让父母吃饱穿暖,衣食无忧,还要让他们的身心愉悦,乐其心志,享受生活,这才是孝道。
由此可见,古人的梳理之道还是忠孝之道、为人之道,在梳理头发、理妆容之外更是由于社会交往需要而形成的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